数码印花资讯 第236页
需求恢复慢于生产,丝绸业如何破解难题
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下,茧丝绸企业展现出良好的发展韧性与活力。 “当前全行业面临的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依然较多,国内丝绸需求恢复相较于生产恢复比较缓慢,当前需求不足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预计短时间内不会有根本性好转。”在日前于广西河池举行的2022中国丝绸大会暨第二届中国桑蚕茧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
泰安:“创新联盟”解决印染行业“卡脖子”问题
落户泰安的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是山东省首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也是先进印染技术领域唯一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当前,创新中心采用“公司+联盟”的模式运行,组建中国首个先进印染技术创新联盟,囊括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青岛大学等12所高校和部分行业重点企业。 截至12月份,共汇聚成员65家成员单位,覆盖本领域70...
江西于都:建设纺织服装优质高端制造基地
上世纪80年代以前,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的每个村子都有铁匠、木匠、泥匠、篾匠……于都的手艺人们以精湛的技艺走南闯北,使于都的“三锤三匠”(“三锤”是指打铁的铁锤、补缸补锅锤、弹棉花的弹棉槌;“三匠”指木匠、泥匠、篾匠)声名鹊起,闻名天下。 值得一提的是,这座城弹棉花、做缝纫的传统一直在延续。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于都县更多...
南通家纺:“数字针线”绣华图 赋智动能正澎湃
在南通这座“家纺之城”,织图绣样的“针”与“线”正悄然变化,“数”与“智”的华幕慢慢拉开—— 2020年,南通市年轻的功能板块——南通国际家纺产业园区宣告成立。时隔一年,“大数据+”家纺被列为江苏省产业10条卓越提升产业链之一,家纺园区也成功获批省级工业大数据应用能力示范区、江苏省“数动未来”融合创新中心。 ...
“一块布”500亿+,固始县定了个小目标
“现在老家就业机会多了,收入也可观,又能照顾到老人孩子,我终于不用背井离乡忍受思亲的煎熬了。”昨日下午,正在固始万利纺织工业园内河南恒纺科技有限公司工作的徐洁笑道。“徐洁们”的回归,得益于固始县近年来纺织服装产业的高速发展。 近年来,固始纺织产业园区内,厂房林立,银针穿梭,机器轰鸣。固始县通过积极实践和探索,在大力...
数字时尚有多少种可能?大浪时尚小镇集合智慧探讨数字化未来
当前,“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热门概念,甚至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数字化转型作为新时期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驱动力,不断推动着时尚产业的产品品类创新和消费场景扩展。 作为创新之城,深圳的数字产业呈现迅猛增长态势,“数字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美丽画卷已徐徐铺展。在数字时代浪潮下,置身湾区、面向世界的大浪时尚小镇正以...
伽师:多策并举 为棉花销售“锦上添花”
近日,在新疆伽师县古勒鲁克乡临时棉花转运场内,2辆大型棉花叉车正在转运棉花包,整个转运工作紧张有序,10多辆满载籽棉的运输车将棉花运往阿克苏、巴楚等地销售。这是当地助力棉农销售棉花的一个生动缩影。 据了解,为了做好棉花销售工作,今年古勒鲁克乡设立临时棉花转运场,快速有效将棉花销售出去。 今年以来,伽师县坚持把...
昌吉州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工作有序推进
近日,记者从昌吉州市场监督管理局纤维检验所了解到,自10月15日昌吉州2022年度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工作拉开帷幕以来,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目前,昌吉州已检验棉花16503吨、73225包。 昌吉州是新疆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之一。今年昌吉州种植棉花224.8万亩,较去年增加13.8万亩,籽棉总产预计达到94万吨。为保证棉...
广西蚕桑产业科技服务团开展秋收冬种农业生产科技服务
近日,广西乡村科技特派员蚕桑产业服务团团长率队到宾阳县古辣镇开展科技服务,实地指导桑树良种苗木繁育和冬季桑园管护工作。 服务团一行在桑苗繁育基地,实地指导桑树苗圃建设、田间排灌、除草和起苗等关键技术,引导基地抓住机遇加大优质桑树良种苗木的生产供应,满足桑园改种扩大的需求,推进冬种工作有序开展。服务团一行还深入桑园田间...
重庆黔江:落实蚕桑五举措 助力战疫情保生产
当前,重庆黔江蚕桑“三冬”工作面临持续5个多月的秋冬连旱极端气候和新冠疫情的严重影响,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及时应对,真抓实干,早防控、早部署、早行动,全面落实“技术包、服务包、政策包”三包给蚕农,战疫情保生产成效初步显现。 抓统筹调度。建立区、乡镇街道两级抗灾抗疫日常协调机制,提前研判气候和疫情风险,及时谋划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