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tpu防水透气功能薄膜复合面料增强服装抗风性能
弹力TPU防水透气功能薄膜复合面料增强服装抗风性能的原理与应用
一、引言:现代功能性服装对防护性能的需求
随着户外运动、军事作战、应急救援等领域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服装的功能性要求日益提高。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如大风、雨雪、低温等环境中,服装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保暖性和舒适性,还必须具备优异的防风、防水和透气性能。其中,抗风性能(Wind Resistance)是衡量功能性服装防护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传统织物在面对强风时往往存在透风性强、保暖性下降等问题。因此,近年来,许多高性能材料被引入到服装制造中,以提升其综合防护能力。其中,弹力TPU(热塑性聚氨酯)防水透气功能薄膜复合面料因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成为当前高端户外服装、军用装备及专业防护服中的热门选择。
本文将围绕弹力TPU防水透气功能薄膜复合面料的技术特点、抗风性能的增强机制、产品参数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进行深入探讨,并结合国内外研究文献分析其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二、TPU材料的基本特性与分类
2.1 TPU材料概述
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即热塑性聚氨酯,是一种由多元醇、多异氰酸酯和扩链剂反应而成的高分子材料。它具有优良的弹性、耐磨性、耐油性和耐低温性能,广泛应用于医疗、汽车、电子、纺织等领域。
根据软段结构的不同,TPU可分为以下几类:
类型 | 化学结构 | 特点 |
---|---|---|
聚酯型TPU | 酯基软段 | 耐磨性好,耐温性差,易水解 |
聚醚型TPU | 醚基软段 | 耐水解性好,耐低温,但耐磨性略差 |
聚碳酸酯型TPU | 碳酸酯结构 | 综合性能优越,耐候性极佳 |
2.2 TPU薄膜在纺织品中的应用
TPU薄膜由于其良好的柔韧性、可加工性和成膜性能,常用于制作防水透气膜层,广泛应用于冲锋衣、登山服、滑雪服等功能性服装中。通过热压复合技术,TPU薄膜可以与多种织物(如尼龙、涤纶、棉等)紧密结合,形成具有多重功能的复合面料。
三、弹力TPU防水透气功能薄膜复合面料的结构与工艺
3.1 复合面料的结构组成
弹力TPU防水透气功能薄膜复合面料通常由三层结构组成:
- 外层面料(Face Fabric):一般采用耐磨、抗撕裂的涤纶或尼龙织物,表面经过DWR(耐久防水)处理;
- 中间功能层(TPU薄膜):提供防水、透气、防风等功能;
- 内层面料(Backer Fabric):通常为柔软舒适的针织布或摇粒绒,增加穿着舒适度。
这种“三明治”结构既能保证服装的防护性能,又能兼顾穿着体验。
3.2 制造工艺流程
复合面料的制造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工序 | 内容 | 目的 |
---|---|---|
基材准备 | 对外层面料和内层面料进行预处理 | 提高粘结强度 |
TPU薄膜制备 | 通过流延法或吹膜法制得TPU薄膜 | 控制厚度与孔隙率 |
热压复合 | 将TPU薄膜夹在外层与内层之间进行高温高压粘合 | 实现牢固复合 |
后整理 | 进行防水、抗菌、抗静电等处理 | 提升附加功能 |
四、弹力TPU薄膜如何增强服装的抗风性能
4.1 抗风性能的定义与评价标准
抗风性能是指服装在风速作用下阻止空气穿透的能力。风速越高,服装的抗风性能越重要。抗风性能的评价通常包括:
- 透气量(Air Permeability):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织物的空气体积(L/m²·s);
- 风阻系数(Wind Resistance Coefficient):反映织物对气流的阻碍程度;
- 风感指数(Wind Chill Index):评估风冷效应对人体的影响。
4.2 TPU薄膜对抗风性能的作用机制
TPU薄膜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显著提升服装的抗风性能:
(1)降低透气性,减少风渗透
TPU薄膜本身具有较低的透气性,能有效阻挡外部空气进入服装内部。研究表明,未经复合的普通涤纶面料透气量约为50 L/m²·s,而经TPU复合后,透气量可降至小于5 L/m²·s,从而大幅降低风的渗透率。
(2)提升面料致密性,防止风漏
TPU薄膜填充了织物纤维之间的空隙,提高了整体的致密度。这不仅增强了防水性能,也减少了风从缝隙中穿过的可能性。
(3)保持弹性,适应人体运动
TPU薄膜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回弹性,即使在拉伸状态下仍能保持较高的致密性,从而在动态穿着过程中维持抗风效果。
(4)协同其他功能层,提升综合性能
与DWR涂层、内层保温材料等结合使用,TPU薄膜不仅能抗风,还能协同实现防水、透气、保暖等多种功能。
五、产品参数与性能对比分析
以下为某品牌弹力TPU防水透气功能薄膜复合面料的主要技术参数(以典型户外服装用面料为例):
参数名称 | 指标 | 测试方法 |
---|---|---|
防水性能(Waterproofness) | ≥5,000 mmH₂O | GB/T 4744-2013 |
透湿量(Moisture Vapor Transmission Rate) | ≥5,000 g/m²·24h | ASTM E96-BW |
抗风性能(Air Permeability) | ≤5 L/m²·s | ISO 9237 |
拉伸强度(Tensile Strength) | ≥80 N/cm(经纬向) | GB/T 3923.1-2013 |
撕裂强度(Tear Strength) | ≥15 N(MD/CD) | ASTM D1117 |
重量(Weight) | 180~220 g/m² | – |
幅宽(Width) | 150 cm | – |
使用温度范围 | -30℃ ~ +70℃ | – |
此外,我们还可以将其与常见的功能性面料进行性能对比:
性能指标 | 弹力TPU复合面料 | ePTFE复合面料 | PU涂层面料 |
---|---|---|---|
防水性 | ★★★★☆ | ★★★★★ | ★★★☆☆ |
透气性 | ★★★★☆ | ★★★★★ | ★★★☆☆ |
抗风性 | ★★★★☆ | ★★★★☆ | ★★☆☆☆ |
弹性 | ★★★★☆ | ★★☆☆☆ | ★★★☆☆ |
成本 | 中等 | 高 | 低 |
耐久性 | ★★★★☆ | ★★★★☆ | ★★★☆☆ |
可以看出,弹力TPU复合面料在抗风性、弹性、成本控制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尤其适合于需要频繁活动的户外场景。
六、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应用案例
6.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近年来对TPU复合面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结构优化设计:如李晓燕等(2021)通过调整TPU薄膜厚度与孔隙率,发现当厚度为0.05 mm、孔径为0.5 μm时,面料的防水与透气性能达到佳平衡 [1]。
- 多功能化发展:王伟等人(2022)研究了TPU与纳米银粒子复合后的抗菌性能,发现其抑菌率可达99%以上 [2]。
- 智能响应型面料开发:部分高校实验室正在尝试将TPU与相变材料(PCM)结合,实现温度调节功能 [3]。
6.2 国际研究趋势
国外在TPU复合面料领域的研究更为成熟,尤其是在功能性整合与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 美国Gore-Tex公司:虽然以ePTFE为主打材料,但也推出了基于TPU的轻量化产品线,强调其在抗风性能上的稳定性 [4]。
- 德国BASF公司:开发出环保型生物基TPU薄膜,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 [5]。
- 日本Toray公司:推出超薄TPU复合面料,厚度仅为0.03 mm,适用于极限环境下的军用防护服 [6]。
6.3 应用案例分析
(1)户外运动服装
知名户外品牌The North Face在其新款冬季冲锋衣中采用了弹力TPU复合面料,宣称其抗风性能比前代产品提升了30%,并同时实现了良好的透气性。
(2)军用防护装备
中国某企业研发的新型单兵作战服中,内层采用TPU复合材料作为防风隔层,实测风速在8级情况下,体感温度仅下降2℃左右,显著优于传统棉服。
(3)应急救援服装
在日本地震救援队使用的防护服中,TPU复合面料被用于关键部位(如胸部、关节处),既保证了灵活性,又有效抵御寒风侵袭。
七、影响弹力TPU复合面料抗风性能的关键因素
7.1 材料厚度与孔隙率
TPU薄膜的厚度直接影响其抗风性能。一般来说,薄膜越厚,透气性越低,抗风性越好,但也会牺牲一定的舒适性。研究表明,厚度在0.05~0.1 mm之间时,能在抗风性与透气性之间取得良好平衡。
7.2 表面处理技术
TPU薄膜的表面是否经过亲水或疏水处理,会影响其与织物的结合紧密度。例如,采用等离子体处理或硅烷偶联剂处理可显著提高粘附强度,从而减少风从界面间泄漏的可能性。
7.3 织物组织结构
外层面料的组织结构(如平纹、斜纹、缎纹)也会影响整体抗风性能。高密度编织结构(如210D尼龙)配合TPU薄膜,能进一步增强抗风效果。
7.4 温湿度环境
TPU薄膜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的性能会有差异。例如,在低温环境下,TPU会变得较硬,可能影响其弹性;而在高湿环境下,若未进行特殊处理,可能会导致透湿性能下降。
八、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尽管弹力TPU防水透气功能薄膜复合面料已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卓越的抗风性能,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发展方向:
8.1 可持续发展需求
目前大多数TPU仍为石油基材料,不符合绿色发展的趋势。未来应加大对生物基TPU的研发力度,推动环保型复合面料的发展。
8.2 功能集成化趋势
随着消费者对服装多功能性的追求不断提高,TPU复合面料将朝着集防水、透气、抗风、抗菌、调温等于一体的智能化方向发展。
8.3 成本控制与产业化难题
尽管TPU材料性能优越,但其生产成本较高,特别是在高精度薄膜制备和复合工艺上仍有改进空间。如何降低成本、提高良品率,是实现大规模应用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李晓燕, 王立新. TPU薄膜厚度与孔隙率对复合面料性能的影响[J]. 纺织科技进展, 2021(04): 34-38.
[2] 王伟, 刘洋. 纳米银/TPU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研究[J].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2022, 40(2): 213-217.
[3] Zhang Y, Li H. Smart Textiles Based on Phase Change Materials and TPU Films: A Review.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23, 118(3): 123–132.
[4] Gore-Tex Product Guide. W. L. Gore & Associates, Inc., 2022.
[5] BASF Technical Report. Bio-based TPU for Sustainable Textiles, 2021.
[6] Toray Industries. Ultra-thin TPU Film for Military Applications. Tokyo: Toray Technical Center, 2020.
[7] ISO 9237:1995. Textiles – Determination of fabric permeability to air.
[8] GB/T 4744-2013. Test method for water resistance of textiles – Hydrostatic pressure test.
[9] ASTM E96/E96M-16. 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Water Vapor Transmission of Materials.
[10] ASTM D1117-95. 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Rubber Property—Tear Resistance (Die C).
(全文约4500字)
发表评论